要想實現鄉村振興,文化振興很重要
傳承傳統農耕文化,促進現代農業持續發展;賡續農耕文化根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喚醒農耕文化記憶,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富足。
傳統農耕文化,是中國鄉村文化之魂,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力量源泉。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弘揚農耕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就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文化重塑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
傳承傳統農耕文化,促進現代農業持續發展。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以人力畜力耕作為主的傳統農業逐漸被現代農業所取代,農業人口逐漸從農田里解放出來,轉入國民經濟基本建設和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各式各樣重要的農耕文化遺產與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逐漸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不斷探索創造現代農耕文化。將傳統農業中有關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包含的哲理思想嵌入到現代農業的發展實踐中,將更好地助力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例如作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甘肅岷縣當歸種植,與現代農業技術相融合,與小麥、大麻、亞麻等糧食作物以三年為一個周期進行輪作,既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又通過物種共生關系,減少病蟲害,調節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質量,形成了獨特的當歸農耕文化,促進了岷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賡續農耕文化根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傳統農耕文化深諳天、地、人“三才”的和諧統一之道,在漫長的農業生產中總結出“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哲學思想,恪守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用養平衡,天人合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完美耦合了農耕文化中遵天時、守地利、至人和的傳統,傳統農耕文化中深刻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對于我們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遵循自然法則,尊重自然規律是至為珍貴的思想財富,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立場契合,是建設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文化根脈。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創造了新品種,提高了農作物產值,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資源和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農耕文化也為當下和未來消解鄉村振興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提供了方向,在歷史與現代的交匯中探尋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途徑。
喚醒農耕文化記憶,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富足。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落腳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如何,關鍵還是要通過農民的腰包鼓不鼓、是否實現了生活富裕來進行檢驗,這種“富裕”的價值訴求應基于對農耕文化的深度挖掘。隨著城鄉融合發展,在現代城市文明的猛烈沖擊下,農耕文化記憶不斷被沖刷,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斷層,文化認同感逐漸式微。鄉村人口不斷減少,農耕文化的傳承主體與消費主體不斷流失,農耕文化的記憶載體逐漸減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耕文化的延續傳播。所以要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及時喚醒農耕文化記憶,豐富記憶載體。要發現和提煉農耕文化,并對其發展和創新,以現代方式進行文化生產、傳播和體驗,讓農耕文化“活”起來。比如整合優秀的農耕文化素材,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通過紀錄片、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和農耕文化博物館等不同載體記錄、傳播農耕文化,激起人們對農耕文化的共鳴。不斷促進農耕文化市場消費內容的更新,比如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的形式推廣農副產品,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等,逐步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富足。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鄉村康養有哪些資源可以挖掘?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