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旅融合需要有這3個意識
文化是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旅游是文化產品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在本質上都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重要產業。這種內在本質聯系,決定了兩個產業必須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今天咱們來看看做好文旅融合需要有哪3個意識。
一、樹立IP意識。文旅項目可復制、易替代,而文化內涵是不可復制、無法替代的。有了文化內涵的傳承發揚,才有業態的豐富完善、服務的別具風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實飽滿。因此,深耕本地、本項目特色歷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獨一無二的文化IP,是文化和旅游發生化學反應的基礎,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生存之道。對于任何一個地方,首先要摸清文化家底,深入挖掘、系統開發,把特色文化精髓全方位融入旅游項目、線路、產品、服務、營銷等方面,塑造富含“中國風、書卷氣、本土Style”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樹立創新意識。良辰美景是有限的,而文化創意是無限的。文旅融合的創新,關鍵在于文化表達的創新:《廬山戀》調皮一吻,讓廬山驚艷了世人;微信表情包中乾隆“賣萌”,讓故宮成為網紅;“宋城千古情”一開演,全世界游人都被西湖“暖風熏醉”。這些創新的文化表達方式,迅速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文旅融合就應該突破固有模式,著眼新需求、依靠新技術、創新新形式,大力發展“文旅+演藝”“文旅+VR體驗”“文旅+文創消費”“文旅+主題游樂”“文旅+微電影”“文旅+智慧平臺”等多種模式,使文化擁有輕松、時尚、潮流的“打開方式”,努力實現厚重的文化內涵輕松式表達、現代化表達、國際范表達,以此順應市場發展、提升旅游品質、抓住市場流量、提高受眾滿意度。
三、樹立市場意識。文旅融合歸根結底要實現產業落地,必須遵循市場規律。一要考慮市場消費能力。經濟發達地區消費水平高,高端優質客戶多,文化旅游項目可以適當“陽春白雪”“小資、小貴”;經濟水平一般地區則應更傾向于熱鬧、好看、通俗易懂,且經濟實惠。二要考慮市場承載能力。地方交通、酒店、餐飲、金融等綜合服務保障水平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撐,不能盲目貪大求全。在一個“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不具備的地方,投資大型文旅項目無異于“螞蟻吞大象”。三要考慮全天候的運營能力。季節性的或者短期的文旅項目容易產生人流斷檔、資金鏈斷線的風險。要重點建設兼顧春夏與秋冬、白天游玩與夜晚消費等不受季節、天氣影響的全天候項目,保證文旅融合項目能夠持續吸引人氣、產生效益。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鄉村振興項目失敗的幾點經驗教訓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